以下是COD回流消解器操作要點的詳細解讀:
一、操作前準備
1.設備檢查
外觀檢查:查看消解器外殼是否有損壞、變形,通風口是否暢通。若外殼破損可能影響保溫性能或存在安全隱患,通風口堵塞會導致熱量無法散發,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甚至引發故障。
配件檢查:確認消解孔內的加熱元件、溫度傳感器等配件完好無損。加熱元件損壞會導致無法正常加熱,溫度傳感器故障則會使溫度控制不準確,影響消解效果。
電源檢查:檢查電源線是否破損、插頭是否松動。電源線破損可能導致漏電,插頭松動會使設備供電不穩定,影響消解過程。
2.試劑準備
COD試劑:根據實驗要求,準確配制重鉻酸鉀標準溶液、硫酸 - 硫酸銀催化劑、硫酸汞掩蔽劑等。例如,在配制0.25mol/L的重鉻酸鉀溶液時,要精確稱取一定量的重鉻酸鉀固體,用蒸餾水定容至規定體積。試劑的濃度和純度直接影響COD測定的準確性。
樣品準備:采集的水樣需攪拌均勻,對于含懸浮物較多的水樣,可能需要過濾或離心處理。若水樣不均勻,會導致每次取樣的有機物含量不同,影響分析結果的可靠性。
1.樣品加載
準確取樣:使用專用的取樣器(如移液管、注射器等),按照實驗要求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水樣(通常為20mL左右)放入消解管中。取樣不準確會直接導致COD測定結果偏差。
添加試劑順序:先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汞掩蔽劑(用于消除氯離子的干擾),再依次加入重鉻酸鉀標準溶液、硫酸 - 硫酸銀催化劑。順序顛倒可能會影響反應的進行和測定結果。例如,若先加催化劑后加掩蔽劑,可能會導致部分氯離子未被有效掩蔽,與催化劑發生副反應。
搖勻操作:在加入試劑后,輕輕搖勻消解管,使水樣與試劑充分混合。但要注意避免劇烈搖晃,防止液體濺出。
2.消解過程
溫度控制:將消解管放入消解器的消解孔中,設定消解溫度。一般COD消解溫度為150 - 170℃,不同方法可能有差異。溫度過低,有機物氧化不完*;溫度過高,可能導致副反應增加或試劑揮發。例如,溫度超過180℃時,重鉻酸鉀可能會分解,影響測定結果。
時間控制:設定準確的消解時間,通常為2小時。時間過短,反應未達到平衡;時間過長,可能會使空白值增加或導致其他問題。在消解過程中,可通過觀察消解器的計時裝置或定時器來確保時間準確。
加熱均勻性:確保消解器各消解孔的溫度均勻一致。若存在較大溫差,會導致不同消解管中的樣品反應程度不同,影響分析結果的平行性。一些先進的消解器配備了溫度補償功能或均溫設計,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。
三、COD回流消解器消解后處理
1.冷卻過程
自然冷卻:消解結束后,讓消解管在消解器中自然冷卻至室溫。若急于取出消解管,由于管內溫度較高,突然遇冷可能會導致玻璃破裂,同時也可能影響后續的滴定或比色分析。
避免強制冷卻:不要使用風扇、冷水沖洗等方式對消解管進行強制冷卻,以免影響反應產物的穩定性和測定結果。
2.數據分析準備
轉移樣品:將消解管中的溶液小心轉移到滴定管或比色皿中。轉移時要確保溶液全部倒出,避免殘留。若有沉淀,可適當過濾或靜置后取上清液。
空白對照:同時進行空白實驗,即用蒸餾水代替水樣,按照相同的步驟進行消解和處理。空白實驗的結果用于校正樣品測定中的系統誤差,提高測定的準確性。
